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城乡供需 > 日常供需 > 人找车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一不小心就刷屏!这就是中国“基建狂魔本魔”了

    花样百香果园     2018-12-20 20:43:36     浏览:1    回复:0    点赞:0
    发帖人:花样百香果园
    级 别
    贡献值
    免费发布 注册会员 点击查看电话号码

    一不小心就刷屏!这就是中国“基建狂魔本魔”了


      视频:让“中国速度”惊艳世界的那群人


      1500多人同时施工,100多台大小机械轰鸣运作,9小时就完成福建南三龙铁路龙岩火车站改造,对接丝毫不差。2018年年初,一段中国铁路的施工视频在国外火了。

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  英国的《每日邮报》在报道中感叹“这才是高铁!”

     

      中国工程队伍在基建领域从来不会让人失望,中国工人屡屡创造出比科幻题材电视剧还要壮观的场景。

     

     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中铁四局一线工程人员,说说这些“基建狂魔本魔”的故事。

     

    修铁路,他一干就是一辈子


      宝成线、兰青线、西侯线、枝柳线、皖赣线,改造陇海铁路宝鸡至天水段、京广铁路长沙至衡阳段……说起自己参与过的铁路项目,中铁四局原政治部副主任、年过九旬的王志进老人如数家珍。


      中铁四局原政治部副主任王志进


      “那个时代的工人是艰苦的。”他回忆道,从宝鸡到天水这一段属黄土高原,工人们喝的水都是黄的。 


      “进隧道一天两毛钱的补贴,算有点劳保了。”当时的工作环境条件很差,进隧道作业时,很多人脚上穿的是农村地里干活的布鞋。单位给工人发一套工作服,大家一穿就是好几年。


      移山填沟修铁路——宝成铁路工地一角(崔敏 摄)


      五年前,王志进被儿子接去旅游,第一次坐上了高铁。“舒服、快捷,服务周到,现代化!”修了一辈子铁路的人,眼看中国铁路越来越发达,王志进心中满是自豪和欣慰。

     

    他们铺了一条通天之路

     

     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、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,大部分线路处于高海拔地区和“生命禁区”,被称为“天路”,也被国外媒体称为“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”。


      张立明摄影作品《天路》


      从事了30多年摄影工作的张立明曾八次走上青藏线,跟拍记录青藏铁路工人的施工状态和环境。

     

      在海拔4700米处,工程点的一幅对联吸引了张立明的注意:吃饭大喘气,用餐小心点。横批是:人在高原。

     

      张立明说:“那个环境,吃饭就得不停喘气,喘得很厉害,别人称我是‘牛喘’。我在那儿待一个礼拜,晚上几乎睡不着,有时候要吃四片到八片安眠药。”

     

      工人的状态可想而知。但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,克服长期高原反应,依然干劲十足,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高强度工作任务。


    工地“技术宅”的自我修养

     

      杭州湾跨海特大桥、京沪高铁、合蚌高铁、合福铁路和连盐铁路等项目,徐露平都参与过建设。而让他出名的,是这一件件发明成果。

      

      高铁建设中,预制梁穿束是必备的一道工序,就是将钢筋穿进预制梁里。“人工穿每天要穿几百根。要是一根一根穿,太慢,几根一起穿又太重。”


      徐露平(右)研制的“钢绞线自动穿束机”(资料图)


      在一个简单想法的激发下,爱琢磨的他开始了研发之路。

     

      他用自己的土办法绘制图纸,求人给加工配件,经过7天7夜反复试验之后,成功研制出了“钢绞线自动穿束机”。此后,徐露平在工作中对各种工艺、工序、工具等进行革新和改造达70余次,为国家节省建筑成本上亿元。


      中铁四局商合杭铁路肥东制梁场副场长徐露平


      搞发明创造,徐露平并非科班出身。他出生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,因家庭困难,读高中时便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。现在,徐露平有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,再过一段时间,他即将大专毕业。他说,想再学个本科,不能止步不前。

     

      一项项超级工程的背后,是中国工程人对质量与速度的不懈追求。精益求精的“大国工匠”精神,代代传承。



    来源:人民网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